唐代诗僧,活了99岁,与白居易论道,一首诗悟透人生

广州股票配资申请条件_网上炒股配资申请_股票配资正规网查找
你的位置:广州股票配资申请条件_网上炒股配资申请_股票配资正规网查找 > 股票配资正规网查找 > 唐代诗僧,活了99岁,与白居易论道,一首诗悟透人生
唐代诗僧,活了99岁,与白居易论道,一首诗悟透人生
发布日期:2024-03-29 05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每天读一首好诗

01.

我是谁?

我从哪里来?

我要到哪里去?

这是著名的苏格拉底“三问”,也是哲学的终极,然而从古至今,也没有人能彻底把这三个问题讲个清楚,说个明白。

大约30万年以前,智人开始有了活动痕迹,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化史,才不过短短5000年。

所以,无论是科学、哲学,或者是玄学,对人类而言都还太年轻。

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远远不够,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,也没能让世人摆脱苦难。如今人类都能登月了,世人还是挣扎在温饱、疾病、生存与发展的缝隙中。

正如以色列学者在尤瓦尔·赫拉利在《人类简史》中所写,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的过渡,人类一直在退化,因为人类诞生的最开始,我们的祖先只需每天采点野果子,三五天狩一次猎就可以了,其余的时间就是晒太阳、逗孩子。

古代有一些隐士,他们淡泊名利,修身养心,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。

因此今天我们读一位“奇人”的诗,顺便也论论道。

02.

他俗姓潘,号道林,9岁那年出家为僧,14岁入嵩山学习佛经,有所成后开始云游四方。

有一天他来到了杭州,见西湖背面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,盘屈如盖,于是就住在了树上,因此当地人都称他为“鸟窠(kē)禅师”。

又因松树上有一个喜鹊的巢穴,也有人叫他“鹊巢和尚”。

鸟窠禅师见西湖风景优美,在松树上一住就是40年,大多数时间都在树上打坐悟禅,因此成了西湖畔一道特别的风景线。

当时的杭州知州曾想要为他筑一庵,但却被鸟窠禅师婉拒了,他坚持要在树上苦修。

公元822年,白居易转官杭州后,打算重新清理修建西湖,见到松树上住着一个和尚,很是好奇。问过之后,白居易才知道,他已经在这里住了许久,所以白居易想,这可能是一位得道高僧,就恭恭敬敬地前去拜访。

白居易站在树下,见鸟窠禅师端坐在那动也不动,就说,您还是下来吧,在树上太危险了。

鸟窠禅师笑着说,白公更危险。

白居易不解,追问道,我脚踏平地,何险之有?

鸟窠禅师答,宦海沉浮,处处都是危机,朝登天子堂,暮为田舍郎,岂非不险?

白居易心想也是,但仍旧没有被说服,毕竟他现在身居高位,禅师见他困惑,继续说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!

这下轮到白居易笑了,他说这是连几岁孩童都懂的道理呀,不足为奇。

禅师接话道,就是孩童都懂的道理,大人却做不到。

白居易听了这话,心中豁然开朗,从那以后就经常与鸟窠禅师盘禅论道,受益匪浅。为此,白居易还写了一首诗《赠鸟窠和尚》:

空门有路不知处,头白齿黄犹念经。

何年饮着声闻酒,迄至如今醉未醒。

而鸟窠禅师也有诗回赠,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。

03.

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一同。

何须更问浮生事,只此浮生是梦中。

鸟窠道林禅师《无题》

诗文大意可解为:

人不知从哪里来,也不知死后将会去往何处,一辈子恍恍惚惚,似乎从生到死,只有一件事是相同的,那就是无法摆脱心中的困惑;

如此想来,又何必为这虚实难辨的人生而操劳,一切都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,梦醒了万事皆空。

鸟窠这首诗,言语朴素,道理直白,但却是对一生的感悟。身在佛门,讲究四大皆空,苦修问禅,只求个内心平静。

人生似乎也真是这样,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,我们清清白白,什么也不曾拥有,将来离开的时候,同样两手空空。

那些浮名浮利,不过是过眼云烟,财富和地位易得,唯独内心的安宁难求。

况且,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,永远都学不会满足,即便拥有了无上的地位与家财,同样还会有别的烦恼困扰自己。

只有到暮年了,把一切看淡看轻,内心才能古井不波,好好享受生活。但那个时候,人生也要走到了尽头,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凉。

所以,我们都要学会“无为”,活在当下,把每一天都过得与众不同。